港口没船是美国vps主机的现状"好事"?美媒无语:被他蠢哭了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05-10 14:15:40

最佳回答

“美国vps主机的现状”港口没船是美国vps主机的现状"好事"?美媒无语:被他蠢哭了

(原标题:港口没船是"好事"?美媒无语:被他蠢哭了)

近来,美国港口纷纷预警,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对华加税145%并对中国船舶下手,货运量将大幅下降,继而将重创美国经济和消费者生活。但当地时间5月8日在提及相关问题时,特朗普竟不以为意,声称港口业务放缓是“好事”。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发布视频和Axios新闻网报道,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一名记者询问道:“我们看到,美国港口的货运量确实正在放缓,现在成千上万的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担心自己的工作。”

“这意味着我们损失的钱少了,你知道吗?当我看到这一点时,这意味着我们损失的钱少了,”特朗普回答称,“坦白说,如果我们不做生意,我们的情况会更好。所以,放缓是好事,不是坏事。”

他还张口就来,说中国已经“赚了超过1万亿,在我看来是1.1万亿”。

对此,美国政论杂志《新共和》评价称,特朗普的逻辑似乎是,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可能会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但他甚至不知道贸易逆差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贸易逆差是多少。特朗普一直坚持认为美国被骗了,这暴露了他对经济学的根本误解,这种误解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厌恶之上。”

报道毫不留情地指出:“特朗普最新评论,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特朗普8日声称,港口货运量减少是件“好事” 视频截图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仅为2954亿美元。特朗普此前还说过,美国每年在贸易上损失2万亿美元,但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去年为9178亿美元。

特朗普上台后在全球范围内挑起贸易战,已宣布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45%的关税,针对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小额豁免”政策于5月2日到期。中国船舶也成为特朗普政府的“眼中钉”,将被征收高额费用。

Axios援引分析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重要航运枢纽的货运量放缓,并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和供应链的破坏,最终影响美国国内运输和仓储、就业以及货架上商品的价格和供应。

报道还指出,集装箱数量暴跌,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集装箱数量暴跌,意味着码头工人的工作时间减少,这可能很快导致运输货物的卡车和铁路的需求减少。

美国货运代理公司Flexport上个月发布预警指出,远洋运输公司正在以比疫情期间更快的速度“撤回”跨太平洋东行贸易的运力,“空白航次”(即取消的定期航班)数量有所增加。从4月13日到4月20日的几周内,空白航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4月底和5月初的每周航线中已有超过25%的航线被取消。

5月6日,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本周,洛杉矶港货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35%,这是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首批抵达洛杉矶港的货船。

塞罗卡还称,这些进港货船的货运量大幅下降,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下降了50%以上。他警告说:“美国的许多零售商和进口商都告诉我,现在这些产品的价格比上个月暴涨了大约两倍半。”

洛杉矶港自华进口量腰斩 视频截图

与此同时,美国人正继续购买此前存放在美国仓库的商品。但CNN提醒道,这些库存正开始耗尽。

CNN在报道中提及,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生效前,许多美国企业选择囤积材料、物资和消费品。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贸易逆差超出预期,扩大至创纪录的1405亿美元。有经济学家预计,随着货船陆续抵达港口,进口激增的势头至少还将持续几周,但此后将迅速崩盘。

塞罗卡预测,届时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将大幅减少。他表示:“全球90%的贸易通过海运完成。在洛杉矶港,我们约有45%的业务与中国有关,包括家具、电子产品、电器、服装和鞋类……这些关税最终将体现在商品成本结构中,并由美国消费者来买单”。

当地时间7日,美国西雅图港港务局长瑞安·卡尔金斯告诉CNN,当天“没有集装箱船停泊”。

卡尔金说:“虽然这种情况偶尔会发生,但非常罕见。因此,我认为今晚的情况是一个明显的提醒,即关税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延伸阅读

专家:中国同意谈判 但言下之意是"到时美最好规矩点"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5月7日,中方宣布,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同日,外交部介绍情况时指出,此次会谈是应美方的请求举行,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中方已多次强调,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美媒《纽约时报》7日报道对此解读称,通过同意与特朗普政府就贸易问题进行接触,中国试图在这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动荡、引发经济衰退担忧的大国激烈竞争中,展现出负责任的形象。

文章注意到,北京方面表示,做出同意与美国接触的决定,是“充分考虑了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声”,以表明此举意在谋求更广泛的共同利益;同时中方也重申强硬态度,警告华盛顿不要把此次会谈用作“继续胁迫和敲诈的幌子”。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对美媒说,“中国试图将自己塑造为负责任的一方,同时他们的语气依然相当强硬,(他们的意思是):你们美国最好在这些谈判中表现得规矩点儿。”


被问中美“谁先给对方打电话”,美国财长贝森特紧张到口吃 福克斯新闻视频截图

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关税乱战,中美贸易僵局已持续数周。4月以来,美国宣布对大多数中国商品征收至少145%的关税,中方也已采取多轮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反制关税等。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中美经贸高层本周将在瑞士举行会谈,这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以来,两国首次进行高层对话。

《纽约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中方官员可能会把这场贸易谈判视作一次“事实核查”。弄清楚特朗普对中国的诉求,以及他在谈判中愿意做出哪些退让,将有助于北京方面制定应对策略。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学副教授王向伟表示,“中方想弄清楚特朗普的真实意图,而这只能通过直接对话来实现。”

美媒分析称,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巧妙缓和局势,同时又不失大国尊严,是当下的关键课题。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国内经济的复苏,更是维护其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

此外,中国方面也清楚,在美国国债市场遭遇大幅抛售,以及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情况下,特朗普的态度已有所退缩,这让中方在谈判中更有底气。

《纽约时报》补充称,倘若因商品短缺导致物价上涨,美国中期选举的压力,可能也会进一步迫使特朗普降低或取消部分关税。

“中国迄今仍占据上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说。

与此同时,美媒也指出,中方在贸易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挑战之一在于,美方政策的走向似乎取决于发声者是谁:白宫高级贸易顾问、特朗普许多贸易计划的制定者纳瓦罗坚称“关税是必要的”,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支持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家进行谈判。

另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三,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贝森特将周六即将开始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称作“谈判”(negotiations),并强调纳瓦罗不会同行前往瑞士参会。

会上,当被问及与中国的会谈是否被认为‘已取得进展’(advanced)时,贝森特回答说,“我之前说的是,我们将在周六开始,我认为这与‘取得进展’的说法相反。”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目前两方的表态似乎都表明,“官员们可能只是把桌子摆好了,但不会马上就坐下来吃饭。”

文章也警告称,贝森特和预计将一同前往日内瓦参会的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两人对美国贸易政策并不具备“决定性影响力”,“社媒治国”的特朗普用一条口无遮拦的网络贴文,就能够让各方数月的工作努力“前功尽弃”。

不过,CNN指出,中美经贸高层的会谈已经引起全球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任何缓和局势的努力都被视为“可喜的迹象”,“全球经济的未来取决于两国的谈判”。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即使中美双方没有在瑞士达成任何协议,两国能进行面对面会晤也是令人鼓舞的。

对于此次中美贸易会谈“破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沈逸强调,中方对美方请求做出回应不是妥协。他类比称,中美关税战当前相当于“进入了上甘岭时间”。

他说,“前一轮的中美在关税上的对等反制就像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就进入到了板门店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这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沈逸表示,对于中方来说,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信心。如果预期靠一次这样的对话,美方就突然做出重大让步,是意料之外;美方在谈判桌上出尔反尔,说一套做一套,玩弄花招试图用虚假信息操控信息,才是意料之中,“根据我从可靠消息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目前为止一切态势基本上在中方的预判范围之内。”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